《富者有仁知回饋 貧者有志知上進》
第一節 能富非一人之功
十數年 經濟上 工業上 商業上 飛猛進 新行業 富有人
如春筍 富有者 人恭喜 無所妒 但富有 應体認 所謂富
簡單說 是眾人 某些需 將其財 往你處 去積之 你方富
也可說 你之富 是國家 是社會 是眾人 是時勢 是環境
是因緣 來共造 共促成 非一人 非一方 非一力 造此功
這觀念 如常在 那富中 已有仁 富有者 非是罪 也無罪
可言之 但今時 某些人 擁財富 確誤為 因聰明 因專業
因努力 來得之 這想法 對一半 如果說 無外緣 無外因
你之因 難啟動 難成果 簡淺說 你的因 難用武 無舞台
供發揮
第二節 富者當有回饋感恩心
富有者 一人力 難得功 在此中 當要思 回饋心 感恩心
對國家 對社會 對眾人 對團隊 有所為 不應是 獨自享
比如說 有富人 買房屋 房價貴 一億多 一口氣 連買三
一房屋 自己住 一房屋 擺服飾 一房屋 關愛狗 這種富
讓社會 讓眾人 怎樣思 如何想 比如說 上市股 有董娘
一星期 到國外 信用卡 刷服飾 刷珠寶 刷鑽戒 選名牌
一刷下 二千萬 這種富 讓社會 讓眾人 如何思 忌妒心
不平衡 怎不生 富無過 過已生 有人說 賺錢事 為什麼
為了花 雖為花 但是花 要有意 要有方 非虛漫 非浮濫
當然啦 你所賺 該你發 沒有人 去干涉 但自心 要一問
十克拉 如換成 八克拉 剩餘錢 作他途 作回饋 意更深
情更濃 那眾生 何生妒
第三節 富取之於正道
一籃球 與粒砂 滾一圈 其面積 其徑長 差太多 富積富
很容易 貧積富 非是簡 富再富 應思界 富敵國 帶不走
趕盡中 不殺絕 留空隙 供呼吸 今社會 某些人 其富有
賴特權 鑽漏洞 攀權勢 巧技施 所奪之 所積累 方法偏
又為何 確反正 最主要 物慾心 已充斥 多數人 弱點顯
易矇閉 易利用 用金錢 用財物 可漂白 成聖人 也可說
價值觀 受扭曲 笑人貧 而不笑 其人淫 只羨錢 只羨物
失原則 此情下 當有機 堪為用 要怪誰 應先怪 你我他
第四節 死後江山換別人
佛學中 何常言 因緣起 論空性 此之義 無非是 要人明
宇宙間 萬事物 無永恆 無不變 成事物 緣諸多 因緣起
何獨人 可規避 知空性 知進退 知取捨 於人生 事有成
富有長 只暫時 也算是 一假合 每個人 人生中 無論是
濤多洶 浪多高 多風雲 總會有 平靜時 因為人 人會老
人會死 無人免 人生事 本如此 雖然說 你富有 即使是
富敵國 至終點 依然是 難免死 兩手空 帶不走 這哲理
多体會 知進退 知取捨 不明此 富積多 問題多 有時候
富帶傷 後子孫 不知守 窮揮霍 來敗之 富帶殺 子女間
妻妾間 爭遺產 上法院 你爭之 我奪之 失和中 親無親
數年間 寒屍骨 難入土 更甚之 如殺戮 刀槍出 置死地
方甘休 此結局 去對應 你富有 有何益 心與血 均白流
第五節 計較心不可重
說些理 如消極 人無向 人無心 有大師 說一理 人吃飯
是無法 過六碗 你如此 是帝王 亦如此 人生中 又何必
去計較 將所有 奉獻出 將慾望 全拋除 坦白說 此種理
是有非 非有是 為什麼 因此理 猶一刀 怎用刀 在於心
用善處 則是益 用惡時 則生弊 將此理 用消極 顯灰暗
易無志 易無向 將此理 用積極 顯樂觀 知進取 知上進
同一理 因各人 其心態 或想法 各不同 而不同 人在世
口氣在 必然存 計較心 只不過 何種事 何種物 計較心
要淡薄 要棄之 不能夠 全概括 人類間 有進步 事實上
有許多 緣此心 此之心 隱含著 競爭心 進取心 所以說
計較心 未必壞 觀何事 觀何物 去定之 比如說 談錢事
不能說 錢無用 如糞土 高亮節 高標準 實際上 無錢時
肚會餓 命會休 節難節 錢萬能 有時候 很多事 卻不能
任何理 實際上 理想上 應兼顧 也可說 要中庸 不偏之
不倚之 方是真
第六節 貧富本有無常時
手伸出 看五指 長與短 不一樣 眼觀天 有明星 有暗星
世間事 也如此 人之貧 非常貧 人之富 非常富 初一時
月無光 十五時 月光亮 人生中 想富貴 人人盼 不此想
是癡呆 也可說 貧與苦 人人躲 人人避 很不幸 躲不及
閃不開 遭遇此 心要寬 志不喪 富無罪 貧無罪 世事間
無公平 每一人 先天性 有不同 後天性 也不同 而產生
諸不同 這當然 既遇之 志更艱 氣更旺 如何去 突困境
志氣失 貧更貧 苦加苦 無奈何 心境轉 人喝酒 我喝水
甘如飴 別人富 吃龍蝦 我既貧 吃蝦米 同是蝦 別人帶
金鑽戒 而我帶 串佛珠 也是帶 世間事 美與醜 心所定
你說美 我說醜 我說醜 你說美 貧與富 怎麼看 怎麼定
意境上 每一人 不相同 有些人 雖窮苦 心坦蕩 知安逸
一壺水 一瓢飲 其已足 物雖窮 心不窮 也一富 食雖美
物雖甘 入喉中 也同樣 俗話說 有得之 有失之 有失之
有得之 無絕對 貧苦時 財少之 但安逸 也清淡 富有時
財是多 但忙碌 也渾濁
第七節 貧苦時不喪志
貧困苦 心不轉 心自苦 怨天地 有不仁 怨國家 怨社會
怨家庭 有不公 稍怨怨 出口氣 也是好 但過之 想奇巧
想偷竊 想走私 想販毒 想登天 病暗生 不幸時 國律法
等著你 入鐵窗 怎不悔 說這些 也非是 貧困者 是如此
實際上 某一些 富有者 更甚之 從此法 去積富 貧苦中
有上進 富有中 有墮落 沒絕對 無兩分 論今時 很難論
好像是 無甲子 古代時 餓飢寒 起盜心 此之盜 知羞恥
尚可恕 盜有道 但今日 起盜心 大多數 非因此 只在於
圖享受 飲名酒 上酒家 美女抱 開名車 裝闊爺 供揮霍
盜無道 是亂道 無羞恥 無慚愧 可言之 更甚者 錢財要
色也要 命也要 人貧苦 能知足 知安逸 不失志 往上爬
步步行 自有機 轉奇蹟
《規難規規在心》
第一節 善惡一線之隔
在今時 社會間 是多元 是自由 要說規 規不盡 心靈上
如不規 規無規 也難規 每一人 心中尺 各不同 對於規
其解釋 也不同 比如說 道善惡 也一樣 善與惡 一線隔
誰是善 誰是惡 觀點上 立場上 主觀上 不同時 其標準
自有別 所以說 無論是 說善惡 或說規 其標準 心所定
但說心 變化多 青年時 到老年 每階段 心轉變 有差別
外加上 環境上 學識上 習慣上 信仰上 此參數 共論時
其所定 更不同 所以說 難定之 雖難定 也當有 一通則
作基本 如無此 會如何 強食弱 富欺貧 無公平 無公義
無公理
第二節 聖賢理為典範
取乎你 取乎我 畢竟上 不客觀 各主觀 應取乎 古聖賢
其真理 其言行 其典範 作一線 定基本 如此取 應不偏
應不頗 古聖賢 其已逝 對今日 無其知 利與害 其言語
其典範 歷時空 所考驗 歷眾人 所效法 不破之 不顛之
自然是 有其理 有其真 有公正 每一人 無論是 什麼時
什麼地 什麼事 什麼物 都能夠 以聖賢 其言行 或典範
為己界 自生規 心有規 方成規 有人評 聖賢教 是古板
或有說 聖賢教 統治者 善工具 這般說 是也非 事與理
有原則 原則上 不應變 但方法 卻可變 要融會 要貫通
合時宜 去用之 非取表 或取字 去用之 比如說 說忠字
盡人事 或沒錯 但有人 卻被譏 是愚忠 何種事 要忠之
何種事 不應忠 不應忠 而忠之 其就如 助傑紂 多造孽
此之忠 當愚忠 仁之表 親於民 惻隱心 慈悲心 如果是
無分辨 此之仁 婦之仁 反害之 無真仁 所以說 心定理
當廣闊 當宏觀 無己心 有眾利 自不陷 狹隘中
第三節 性與命要實修實行
說心靈 要實修 要實練 智慧生 光說此 另一事 不提之
也偏頗 需知道 有命在 方有心 方有道 命不在 無從論
無從行 所以說 性與命 慧與命 要同重 要雙修 一般人
說命功 偏練丹 偏練氣 聖胎出 方有道 此認知 是錯地
道在心 不在胎 單一方 論最真 似偏狹 練丹氣 對生命
是有益 但命功 可多方 去實現 比如說 晨起跑 柔軟操
韻律操 有氧舞 登山行 跳舞間 亦可以 除此外 還得要
生活間 有規律 飲食上 有節制 永恆心 去貫之 均可以
達命功 命與性 性與命 有連帶 命如健 無性在 如隻牛
性如有 但命危 性無性 這觀念 應認清
第四節 靈靜智慧生
修命功 與修性 兩者間 前者是 屬有形 因有形 只要是
用心行 用心練 顯在身 但修性 屬無形 較空洞 非肉眼
可觀盡 因人心 如流水 是流動 遇高昇 見低沉 隨時間
有變化 難掌握 前後間 要一致 必得要 下功夫 用智慧
作取捨 去體行 去練就 心與靈 心屬動 靈屬靜 所謂地
靈之靜 存智慧 存客觀 存大愛 存慈悲 此方說 靈山在
靈如在 當較易 制小鹿 不亂撞 不妄想 不亂思 反面說
靈之中 是貪婪 是渾沌 是私心 是主觀 靜中動 難制心
因為心 本屬動 性帶動 靈也動 制不住 小鹿心 心轉動
轉為念 轉為行 心念行 自易生 是非事
第五節 因緣的生滅
以人生 是因緣 也可說 存在著 因緣果 有此性 方構築
一人生 既有因 無緣起 因緣滅 因與緣 加一齊 啟動之
當有果 果成之 又生因 當然了 那因緣 要滅之 那因緣
要啟之 心去生 心去滅 生與滅 怎抉擇 心思中 如果能
以聖賢 其典範 其教勉 或是取 社會例 前車覆 為己鑒
先衡量 再啟之 此因緣 所得果 不差之 善果多 現時間
很多人 說業力 說報應 大都是 因緣中 無取捨 去造成
非前世 非三生 所註定
第六節 真功夫從小處
修心靈 是很難 外在面 誘惑多 這誘惑 又針對 人弱點
貪瞋痴 無辦法 朝夕間 能大成 種種關 種種卡 一關關
會試煉 會考驗 坦白說 是沒有 速成法 靜坐中 是過程
非目的 靜坐中 如不悟 也不行 坐再久 如枯木 枯樹木
等何時 方逢春 心要開 妄放下 從簡單 去練己 去練心
雖枯燥 真功夫 往往是 此中來 武俠片 老師父 教弟子
一挑水 過三年 弟子怪 老師父 不教他 事實上 真功夫
要紮根 底盤固 往往是 從無奈 從艱辛 去奠定 也可說
簡單中 有所悟 能徹悟 生慧覺 去行之 心中生 喜悅心
論其境 有一句 朝聞道 夕可死 去形容
第七節 社會之責人人有
處物慾 橫流中 每一人 均有責 如何為 從自己 從身起
不應抱 他不為 己不為 此態度 是等待 是觀望 每個人
如此想 那國家 那社會 無長遠 無希望 也沉淪 其終報
報自己 報社會 報國家 甚至於 禍子孫 他不為 己先為
他不行 己應行 觀念上 思想上 要改變 從己起 是基本
假設能 一渡三 而三人 渡九人 善因果 漸積累 成潮流
成風尚 淨土地 活佛台 離不遠 俗話說 近赤時 則易赤
近黑時 則易黑 人性也 這經文 只指出 簡淺例 供參考
無高論 無玄奧 山不高 有心在 自易攀 海不深 有心在
自易渡 有心人 取當中 一言語 去用之 有時候 值千金
無心者 萬言語 說再多 無其珍 無其益 無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