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浩瀚﹑無垠﹑無限﹑廣泛﹑宏偉﹑深巨﹑奧秘等集於一身的一個名詞,也因此有許多的宗教者總喜歡將『宇宙』一詞去冠戴某些的事物上。譬如說:設教派要取名宇宙什麼教派;設宮廟取名為宇宙什麼宮什麼廟;敬奉的神要冠宇宙某某神;禪修靜坐時會談及宇宙能量問題等等。似乎任何的事物只要冠上宇宙一詞,就會顯得高人一等超乎一般,可是事態是否真如此嗎?以譬如說的前三者,那或只是人的心理層次作用與想像罷!與實際情形並無關。而最後者,有關禪修靜坐與宇宙能量的問題就顯得比較複雜些,故今就針對這個問題來作些許的探討。
宇宙的形成有好幾種的說法,
科學家說:『從宇宙大爆炸而來』;
佛家說:『今宇宙是從無始劫而來』;
基督教說:『宇宙萬物是上帝所創造』;
道家說:『宇宙是從無極﹑太極﹑兩儀﹑四相﹑八卦演化而來』,
上之各種的說法和立論,在此並不想妄加評斷哪個是哪個非,但以我個人來說還是較傾向於道家的說法,因以物理質量的進階從夸克﹑﹑粒子﹑中子﹑原子﹑原素﹑分子﹑化合物等的情況來看與道家的說法,宇宙形成從無極不斷來作進階是有某些的穩合處,只兩者所用的語詞不相同爾!因宇宙的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絕不是同生同滅的(是生中有滅,滅中有生)。雖然宇宙非常的浩瀚近於無限大,但其形成的基本理都離不開質量生﹑死﹑合﹑化或成﹑住﹑壞﹑空這四相。這四相似如化學合成反應﹑分解反應﹑交換反應﹑可逆反應四式。
質量在大規模四相交互作用的情況下,會滋出許多物理性的能量,譬如說:『有光﹑熱﹑輻射﹑磁﹑電等』,而當這些能量作大規模運動時,則會產生力,譬如說:『重力﹑引力﹑磁力等』,所謂宇宙的能量大體上是離不開這些。而宇宙的能量是否與人體有密切的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這關係還是遠近親疏之分,不能說整個宇宙能量都等同有一樣的密切關係。譬如說:『眼睛可以觀看到某一星球的光,但這光抵達地球,往往已是好幾光年前的光』,而這光的能量與人體的關係根本是微不足道了!事實上與人有親近因緣關係的宇宙能量,當屬人類所居住的這一太陽系。
人的生存除了依靠陽光﹑空氣﹑水及食物這些要件外,其實還得依賴許多人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重力﹑引力﹑磁力),其中只要某一個東西出現變化或差池,人即使有陽光、空氣、水、食物也不見得就可依然存活在這個地球上。譬如說:太陽的重力大一點,那地球與太陽彼此間的距離會拉近,一拉近地球的溫度會上升,假如上升了攝氏二十度,那人是否一樣可以安然生存在這地球上,這之疑慮恐怕也不少罷!
再說一部電腦使用的電壓是110V,假如電壓升高10V或降低10V,則這部電腦是否可以順利運作嗎?同樣之理,大家都瞭解人體『電解質PH』的問題,而形成電解現象的主要電源從何而來呢?是由『地球』的南北極磁場。但南北極磁場的強弱狀態,有沒有受到太陽的重力﹑月球引力及太陽系諸星等物理能量物理力這些參數影響呢?當然是有的。或可說:『地球南北極磁場的強弱,是太陽系諸星各種物理能量﹑物理力相互較勁相互協調出來的結果』。當地球南北極磁場強弱的改變,會不會影響人體電解的狀況呢?其與電腦使用的電壓受到改變,其情是相似的。
從上幾個簡單的說明,應可發現人體是不斷再吸收與擷取宇宙能量而生存。但宇宙的能量並不長眼睛,其對待地球上每一位人類均是公平的,並不會厚彼薄此也不會特別眷顧於宗教的修行者』。但是為甚麼某些宗教者總聲稱禪修﹑禪定﹑靜坐到達某一階段或境界便可吸取到大量的宇宙能量,並且能照見宇宙或人的本體﹑本性﹑佛性而生廣深的智慧(所謂照見或觀照:是人在進入深沉意識集中與專注定的狀態下,不以大腦神經的視覺功能及任何媒介而直接照見觀照)。有關這一狀態在大乘佛教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已經有相當的闡述。
在定的狀態中(四禪八定)為什麼會生廣深的智慧,有關於此得分兩個方面去觀察。人的意識(意識狀態包括了心﹑生理﹑身理)平時都顯得較為鈖雜混亂,但透過正確且不斷禪坐或靜坐的訓練下,會使人的意識逐漸產生集中和專一,此集中專心如換成平常語來說:『即腦筋清晰,注意力集中,也無任何其他雜念的干擾』,在這情況下較容易思緒出一些平常思緒不到的事理,這絕對是可能的。譬如說:『釋迦佛進入行深定的狀態中,而生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空性的智慧』。但也有一種情形並不需要透過甚麼禪定的方法和功夫亦能產生廣深的智慧,譬如說:『愛恩斯坦的相對論,E=MC平方,就在一夜之間激發出來的』,只是兩者領域不同因而所使用的語彙也就不一樣,『釋迦佛』所生的智慧稱之為廣深的智慧,而『愛恩斯坦所生的智慧稱之為靈機一現』。
前段所說廣深智慧的生成,是以人為之己力獨立來產生來完成的,但也有一種可能是外來(仙人﹑前世佛﹑上天)因素所施予的。至於『釋迦佛』行深定的狀態中所生廣深空的智慧是否屬這一情態呢?因祂遠離我們已有二千五百餘年之久了,無從向『釋迦佛』請教查證,故無法做出確確的分辨是屬哪一種形態。然這裡提到外來因素所施予的情形,卻非常普遍的出現在某些宗教修行者的身上,其中也不乏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智慧,但此智慧並不被一般人稱為廣深的智慧,而稱之為神通﹑神通力。何以會出現這般的差別待遇呢?這裡有一個比方,電燈泡是『愛迪生』首先發明的,儘管後來有日光燈﹑霓虹燈﹑LED燈等之相繼問世,但只要一提到會亮的燈,大家馬上會聯想到『愛迪生』,而不會聯想其他燈的發明者。再者『釋迦佛』已被時間﹑歷史﹑信眾的推崇已拱上了無比崇高的地位,當然後世對之用語的使用和修飾自然是有些不一樣,這些都涉人性的問題了!
人對某些事物有時會產生一種迷失,譬如佛陀說:『宇宙有三千個大千世界』,後人也就倍加讚嘆『佛陀』的智慧及其之先知卓見。但這句話嚴論只是一意象詞﹑形容詞,三千這一數字只是用以形容宇宙之浩瀚之無邊無際罷!但很多人也許不辨此之真意,就認為宇宙真的是由三千個大千世界所組成的,這即是人性對宗教崇高者的一種迷失。如果宇宙的組成可用數目加以描述或定義,那宇宙是有限就不是無限了。這裡之所言並無詆譭『釋迦佛』之意,只是想傳達一個觀念給大家,對任何的事理應該能清晰明辨,尤其今人比過去擁有更好的科技能力和豐富的知識,故不能因上帝說﹑佛說﹑神說﹑聖賢說﹑偉人說﹑道長說﹑前人說﹑老師說﹑古人說,就昏頭轉向失去理智與明辨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