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單說明修行:『即是對自己不良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態度﹑習慣等不斷提出修正和改進,並且能持之以恆』。其實這樣的目的說來也非一定要假宗教的力量和方法才可實現。只不過學校﹑社會各種的教育及國家律法社會﹑與論,只能管及或觸及到人心的表面行為,至於人心深處與黑暗面的問題也就顯得有些無能為力了,所以有關這一層次得靠某些宗教的力量去彌補之,大家如仔細去觀察,所有宗教的門法法無不是為此目的因應而生。

 

宗教對心的訓練可透過聽經聽法﹑讀經﹑讀聖賢書﹑持咒﹑念經等去達成,但對心較深層的部分還是講求禪修或靜坐方面的功夫。雖然這功夫『佛教』稱之為禪修,而『道教』稱之為靜坐,但論其最基本的功法還是從呼吸的調息﹑數息﹑止念來開始(某些派別的武術﹑氣功師基本功也同樣),後因兩者所設定的終極目標並不相同,故在後段的功法與應用也因此產生了某些分歧。譬如說:佛教講求四禪八定中能生廣深智慧﹑能見性成佛等;而道教講求氣在身體竅穴的運行,以達長生﹑見本性﹑天人合一﹑出陽神等。如果大家不介意詞彙的使用問題,那麼佛教﹑道教的功法同樣都可以達到修性與修命為目的,即宗教俗稱的『性命雙修法』了。

 

 

中國人老談身體氣的運行,但在人體解剖學上卻發現不到氣運行的組織結構,那麼有關身體氣的運行,豈不是成為一無稽之談哪?其實也不是,亙古至今有許多的修行者﹑練氣者﹑中醫師等根據他們親身的體驗和驗證,已明白的告訴大家人體是有氣的存在,近有『台大』電機系
『李嗣涔』教授的科學研究也都證實人體是有氣的存在。但這氣到底又指的是甚麼氣呢?此氣並不是空氣氣體的氣,此氣遠說就是宇宙能量,近說是太陽系諸星的重力﹑引力﹑光﹑熱﹑磁﹑輻射等,再近一點來說是地球的引力﹑磁場物理能量。大家都知道人體是一種導電體,像重力﹑引力﹑磁場這種物理能量它可以透過人體的皮膚而進入人體(以電學來說屬進路),後經過人體又從皮膚而出(以電學來說屬出路)

 

 

但因人體生命組織結構的問題,有的能量穿透速度快,有的穿透速度慢,這情態或可這樣去形容,如『台電公司』所鋪設的電力輸送網一樣,快些穿透的稱之為主電力的輸送線,而慢些穿透的稱之為分支電力的輸送線。這些再換成人體的組織結構來看,奇經八脈便是此物理能量的主電力輸送線,而其他的穴竅則是分支電力的輸送線,而這些與能量輸送的網路自連結成一完整體系,成為人體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也等同空氣﹑水﹑食物一樣的重要﹑。

 

 

遠的宇宙能量及近的地球引力﹑磁場都是提供人體運作的基本電力來源,假如無這些能量,人體的各種機能運作也就像一部電腦失去了電源一樣。舉些淺例來說:人體缺少此之電力源,那又怎生人體電解的現象呢?而人體無電解的現象,那人的生命是否依舊可存活嗎?這在在是問題呀!也許有很多的人還不知道,人的腦記憶細胞的記憶模式也得依賴這一電力源方能作記憶,還有心臟血液循環的相位問題(血液循環由動脈出而從靜脈回),所以遠近宇宙的能量當然與人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或許有人會問到:『人體的組織結構既有能量(氣)的通道,理該不必透過甚麼功法才能打通才對呀』!這點也沒錯,其實人的奇經八脈在母體時都是互通的,但其主要的能量來源是由母體透過臍帶輸送給嬰兒,當嬰兒脫離母體後成為一獨立的生命個體,改由肺部呼吸時,則奇經八脈氣的通道也就逐漸形成阻塞或縮小的現象,也因此氣的傳輸速度和流量也就相對降低,但此一降低的說法並不代表人體的奇經八脈氣的通道就完全不通不存在。有差別的地方在於透過呼吸﹑調息﹑止念不斷訓練的人,還是可將原有氣的通道再次打通(打通的程度當然依每一個人精進程度而顯不同),此時能量的流量和速度會快些(快些所代表的另一意涵即能量通過人體的阻抗變小,氣的流通順暢)。或可這樣比說:『打通者氣的流通管徑為2mm,未打通者管徑為0.5mm』差別的地方就在這裡。何以禪修或靜作者何以宣稱某些慢性不明的疾病會自然全癒,就是因其能量的流動增快,將血液攜氧的功能充分提高,甚至一些細微處的細胞也可得到氣的能量,某些病可痊癒的原因就是如此。人為何會隨年紀的增長而逐漸呈現老化的現象,這與血液攜氧的功能有很大的關係,從哪個地方可以發現這道理?台灣有句俗話:『小孩子腳倉三斗火』,這是因小孩子血液的攜氧功非常良好,故氣血顯得旺盛。這旺盛卻隨年紀的增長逐年來降低,故老年會顯得氣衰體弱呀!




禪修靜作達某一層次會進入定的狀態,這現象也非宗教禪修者特有的專利,其實一般人只要透過不斷訓練的方式一樣可以達到這定的狀態。主因每一個人的延腦中有幾個與呼吸有關的區點,有呼吸調節區(安全閥作用控制吸入的氣量,如超出肺的安全範圍就放出氣體);吸氣痙孿區(控制時間,延遲作用);吸氣節律區(吸氣的時間);呼氣節律區(呼氣的時間),這幾個區點透過不斷訓練是可以形成另一種新的呼吸模式,這新的呼吸記憶模式在此稱之為RAM模式,而這新呼吸模式(RAM)和與身俱有的呼吸模式(ROM母體中所建的呼吸模式)並不會產生衝突。當禪修靜坐進入身心靈的交互作用時,就會很自然調撥或切換進入新的呼吸模式(當然這定的時間長短,與每一個人所建立的RAM內容而定,也可將RAM的內容視為一種變數)。上說也是人何以可以進入禪定狀態的道理。另一可以影響呼吸長短與呼吸量的因素,在於氣的流通使得各組織細胞可以獲得較充分的氧。有關這一狀態人說之為細胞呼吸,其實這不叫細胞呼吸,而是吸入的氧可以充分涵養在各組織細胞之間。這狀態也可說:『人所攜入的氧氣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故而只要吸入少量的氧氣便可滿足其生命之需』。


接續:宇宙能量與修行的問題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木子 的頭像
    楊木子

    中一真道總教會

    楊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