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道 是人道 也務本 但今觀 古代時 二十四
孝典範 確難現 有人說 是時代 是環境 所使然
所造成 此說辭 或沒錯 但一事 行孝道 力何在
還在心 心是主 真心事 真孝道 是真理 置時空
不隨易 不隨遷 也可說 孝本質 孝真理 無所變
能變之 在方法 如果是 以時代 以環境 為藉口
忽孝道 忽已責 這觀念 已差之
《白話譯文》
盡孝道是人道,這當然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本份。在古時候有二十四孝,為什麼二十四孝的孝行典範,千古流傳至今?!我們最為熟悉帝舜的孝行感動天地,周朝曾參-『嚙指痛心』他對母親至孝,母子血脈相連;周朝仲由,字子路-『負米養親』,為了要讓年孝父母有頓白米飯可吃,他離鄉背井到他鄉工作;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等等…這二十四孝從古代流傳至今,他們的孝心完全出於一片至誠,造就了不平凡的孝行,他們的偉大孝行,更是照耀千古,成為世人所推崇的典範。我中華民國民族自古以來就很注重孝道,以儒家認為社會根基來自於家庭,而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孩子對父母的孝順則決定了一個家庭的素質,『孝順』是歷代儒家所極力推廣的價值觀。
盡孝道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但看看現今的社會在電視新聞、報章雜誌時常報導與評論,現今的年輕人有太多的人做出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事。在這繁忙的社會論說親情及親子間的互動關系越來越淡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未有全面性的將倫理觀念建立好!以現今的孩子對於長輩不會主動打招呼問候;不懂禮貌;不懂規矩;不知敬老尊賢,在言行行為上我行我素,更有些人簡直目無尊長、態度傲慢。有人說:這是時代改變,是因為環境所引起所造成,以現代社會進步與科技電訊業發達,在這物欲橫流的環境中有樣學樣,好的學不多,壞的學更多!不管是時代在改變或者環境所造成,『孝順』父母的本質不該變,父母辛苦撫育我們長大成人,做子女長大成人回饋年老的父母這也是天經地義之事。孝順父母的本質在於心,若真正有孝心不管什麼時代或什麼環境,孝的真理、孝的本質都永不會改變的,若有變也只是在方法上變,方法對了哪怕離再遠的距離或是再久沒見面都可表達孝心。若無心總有許多的藉口和理由。
以前的人說:『久病無孝子』確實照顧年老的父母需要許多的心力與恒心耐力,有的老年人無法下床需要有人拉屎把尿、洗澡餵飯餵藥,有的父母年老得了失智症或是中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子女選擇親自照顧父母,陪伴年老父母盡心盡力,他認為孝順父母是他應盡的責任義務,父母親現在老了也是他該回饋的時候了!有的人認為照顧年老有病的父母很辛苦,自已又無法照顧,只好把年老生病的父母送至療養院或安養機構讓專業的人照顧。但也有人不聞不問,根本不管父母是否年老或是生病了!從不關心父母可說將父母棄之於不顧。
要說有心或無心,有孝或不孝,這完全在於個人的心及觀念上,觀念如果正確,再大的問題、再大的困難、再壞的環境也能做得到。觀念如果不正確,哪怕是天天見面還不如不見。孝順父母用對方法表現真心,哪怕是一句問候語也能得到父母寬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