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世人『拜神』以香為敬,蓋因香能避穢,得清靜之故。另一是根據西曆五世紀左右,被寫成的一部教典具舍論的經文記載云:『神佛』以及人死後靈魂所吃的東西,只有味道罷!神仙佛以及生前積了善行的人,魂魄吃充滿了香氣的味道。至於惡鬼惡靈,以及生前作盡了惡事人的魂魄,則不管他喜歡與否,只能吃到惡臭的味道。還有一說:『有人認為死者之魂魄,可循著燒香的煙,上天或到冥界』,這些都有關拜拜時為何要燒香過去之說法。至於燒金紙有一則傳說:我們都曉得宦官『蔡倫』發明了紙張,但當紙張問世之後,可能消費者一時尚無法接受,故而紙張滯銷,但不知『蔡倫』在什麼靈感下,而想到拜神拜祖先要燒化金紙這一招,此招的促銷手法在當代時空的因緣際會下確實產生了某一些效果,所以民間宗教信仰自然便與燒金紙產生了連結作用。

 

 

 

        還另有一則說法,有關燒金紙之由來,實由『唐太宗李世民』的朝代所倡起。其提倡原因為『李世民』初登帝位,憂患天下之不治,宰相『魏徵』乃獻策,請李世民假裝病重而魂遊地府時受許多惡鬼包圍,要求李世民濟賬。李世民答應回陽後,自當設法送來金錢分發給他們。因此乃倡導老百姓焚燒紙以濟惡鬼。一來可增加工商之收入,二來可使百姓知道有地府之森嚴,警惕不可犯法。又『東海龍王敖廣』,罪犯天條處斬,監斬官乃李世民大臣『魏徵』,『東海龍王』就懇求李世民於某日某時,切不可任魏徵入睡,一睡則其魄就會斬龍王之首級。此時刻一過了就無事,李世民答應
解救龍王。

 

 

 

    日期一到,李世民即召魏徵入宮下圍棋,不使魏徵在家睡寐。豈知時刻一到,魏徵竟然伏在御桌上大睡,一時汗流滿面,此時正是魏徵之魄追殺龍王不著之際,李世民見魏徵大汗直流,乃用御扇為他扇風三扇,只聽空中一聲殺,即時一個龍頭墜落宮中。因魏徵追不著龍王,幸李世民助他三扇風而追上,故龍王難逃其厄。龍王被斬後其魂不愿,每夜都來皇宮,向李世民索命,李世民之本意原想助龍王,豈知無意中助魏徵三扇而斬龍王,乃願燒銀紙為龍王超渡,而倡焚燒銀紙之舉,老百姓皆信以為真,不敢為非作惡,而天下大治。

*註(上兩段故事摘選自敬神意義P224頁) 

 

       

 

從上面幾個說法,對民間宗教信仰的燒香、燒金紙的行為模式,大致產生了某些制約力有了初步的瞭解。但今探討燒香燒金紙的重點在於此之行為模式是否可達到敬神拜佛的目的呢?是否可得到心中所祈求的目的呢大家應明白『神佛何以有人稱之『無形』或稱之為『靈』,實因其生命太細微細微到人的肉眼根本難以見之察之,既細微也就無腸無肚無肝了!故不論神佛都難真正享受人燒香燒金紙及人所供奉的一切物品。因地球的『磁場』就可提供『神佛無窮盡的生命能量,而地球上有幾十億人的腦中樞地帶都可成『神佛的暫居處。在這般的情形下,人所供奉的一切,『神佛當然無法享用更無此的需要。既是如此那人所供奉的一切物只是一種假藉假託罷有句話:『借香傳心,藉香去傳達和表現人真誠崇敬的心,如無真誠崇敬的心,那上再多的香,燒再多的金紙甚至是殺豬宰羊,也難求神佛會有任何的回應。

 

 今雖只談燒香燒金紙的問題,實際也涵蓋整個不同供物供品的問題牲、五禮、蓮花、法船等。拜神拜佛敬天重地,要掌握一重要的觀念即是真誠與崇敬心,有此之心即使用手拜拜或彎個腰頂個禮也不失其禮,而神佛該有的回應力也不會因此而減少呀﹗燒香燒金紙是不合宜不合今,況且今地球已面臨氣候變遷,多天災地變災劫頻頻的時刻,少燒香少燒金紙自然減少樹木砍伐的機會,少燒減少碳的排放量,少燒減少對空氣環境的污染,少燒減少不明疾病的發生,少燒減少物與金錢的不當浪費等等。

 

 


      人在什麼時空該有什麼改變呢?人在什麼時空該要作什麼作為呢?應有良善的抉擇不鄉愿也不固執過去的燒香燒金紙的宗教信仰行為,是因過去的時空環境所造成。而今時空該重視『拜神敬佛』的重點在心誠心念心意上,及如何為這地球環保善盡責任與義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木子 的頭像
    楊木子

    中一真道總教會

    楊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