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雖微 但想想 黑暗中 得此光
彌珍貴 難言語 沙雖散 積又累
可成塔 志一同 心一齊 眾志力
築長城 本非難 舜何人 禹何人

《白話譯文》
      人一誕生下來並沒有註記你是「聖」或是「凡」。俗話說:『將相本無種』。舜:『偉大孝行照耀千古』。禹:『治水三次過門不入』。他們的風範與德行受到當時人們的愛戴,也受到現代人的緬懷、仰望與肯定,流傳至今有數千年之久了!

      故往許多聖賢者今人類何以還記得其名其功,因聖賢者能洞燭先機,而其心重心擺在人世,肯定自身的生命價值,並能身體力行,根本不計較已苦已艱,也不顧風霜雪雨,目的只求以謀世人的福祉利益為目的,而去犧牲奉獻。聖賢者風範與德行是依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的精義而表現出來。

      聚沙可積成塔,齊力可以來斷金,眾志可以築長城;這些雖然都是勉勵的語言,但確也是一事實,人生的經歷不都是經過日積月累所得來的嗎?!人生不管落在哪一點上都能袒然無悔接受,泰然處之。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玉石要成器其所賴是精工細琢的功夫,人若要呈現自已的人生價值觀當可依循先賢者的軌跡。當然人生真價值的實現,也非隨意或即興即可體現地,必要能不懼艱辛、不怕勞苦;不計一時的得失;不為利所誘;不為無情的譏諷所擊倒;為事要有始終方足以顯現。

      一支點燃的蠟蠋,光雖然微弱,但在黑暗中卻可指引一條明路,人雖然渺小微不足道,但只要有心『鐵杵也可磨成鏽花針』,古聖賢者他們也是從一平凡中昇華至不平凡。人世的每一個人所作所為,如都能合乎於聖賢之理之典範,自不會滋生我執,有我、有私的情態,反能生利他、利人、利已之為,那人世畢生是有序、有倫、有祥和、有溫馨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木子 的頭像
    楊木子

    中一真道總教會

    楊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